找到相关内容181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二)

    都会退失,这也是没有慈悲的标志。   释迦牟尼佛说:诸恶莫做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勿扰他心。   不恼害众生的心才是佛子的行为。因此,即便是碰到了恶知识,也要用方便、善巧来躲避他,不要让他们产生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022884703.html
  • 阿格旺波再显化身松吉泽仁仁波切略传·大悲加持铁钩

    众传法灌顶《长寿佛》、《三根本》。仁波切将当时得到的所有供养全部转供给该寺院。返回辽西的路上还去了扎格珠德寺,为当地信众作了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”之意等的开示,并为寺院的三依加持、开光。回到辽西圆林后...

    阿格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1585089.html
  •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

      戒兼三业,律仪似偏属身口二业,以止恶为义。而摄善法戒仅能免恶,无善可说,仅于止恶处,众善奉行,在律仪上起大菩提心。至于摄众生有十一事,祩宏法师在《义疏发隐》中列举为:   一、众生饶益事,悉与...

    明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786344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《解义慧剑释》讲记 第八课

    幻现屠夫等。   如果说法者所说的法真正是不违背如来的密意,与如来的三藏十二部经中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或者按照大乘的要求——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解义慧剑|二谛|窍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0214786466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的不同之处。大体上,它依靠的不是简单的救赎,丽是人自身的智慧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白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佛陀仅仅指明了道路和方法:“汝应自努力,如来唯导师。”此道路和方法便是--八正道,即将众生引向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研律指南──印顺法师对《律藏》集成的探究

    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   后来布萨制分化了,在佛法开展中的“僧伽布萨”,印公推论其发展可分三阶段:一、初十二年未制学处,是“偈布萨”又称“教授波罗提木叉”。二、有比丘犯不...

    清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889830.html
  • 佛说盂兰盆经解

    主张,相信现在一般人绝是不肯响应的。   佛家是讲实际的孝养,实际孝养,固属多方面,浅显来说,孝养父母,须要劝父母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”奉持五戒,崇敬三宝,如再着实来说,...丙一、闻证信、丙二、信证信、丙三、时证信、丙四、主证信、丙五、处证信。经文缺众证信,理必俱之,如下文云:“四辈弟子,欢喜奉行。”此是译经人省略,此经将闻证信为首,异于余经,亦出...

    纯果法师

    孝亲|盂兰盆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07191290072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黑白善恶之业报,均是自己过去乃至夙世业力所感。明瞭此理,就完全 可以改造自己命运,把握自己未来:只要能以大智慧认识因果律、了知因果律,并在此基础 上利用因果律——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并通过自强不息...,谨遵云谷法会禅师“诸恶莫作,众 善奉行”之训勉,改往修来、迁善远罪、剪拂业累、聿修后德。凡举心动念及所言所行,不 论善恶,纤悉笔录于“功过格”中,用以鞭策自己善日增、恶日减。受持之初,善恶参杂, 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
  • 惟因老和尚禅七开示

    ,即一灯燃百千灯,燃灯无尽,故号长明。”   我们现在烧的香,点的灯,都是世间有为法,不明佛理,积习难返。须知做好事则香,做坏事则臭。应当以实际行动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做一个善男子,善女子,人成即...

    惟因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31590728.html
  •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及其展望

    特别重要,要有锲而不舍、持之以恒的精神持久地开展这项活动,逐步形成海内外大众喜闻乐见的国际性的民俗化活动。二是文化性,丰富活动内容,增强活动的吸引力。这种文化性,就是以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为特色的吉祥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491636.html